推動新時代衛星遙感應用高質量發展
新時代,衛星遙感技術已經深入到自然資源“兩統一”職責的多個領域,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。無論是作為更好服務“嚴守資源安全底線、優化國土空間格局、促進綠色低碳發展、維護資源資產權益”的自然資源工作定位的科技手段,還是落實自然資源科技創新“三深”之一——加強深空對地觀測系統建設應用,提升衛星遙感技術應用能力,充分發揮衛星遙感對自然資源工作的“效率倍增器”作用,都對衛星遙感應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。
自然資源陸地衛星遙感應用發展現狀
天上看,衛星遙感發展如火如荼。
目前,以自然資源部為牽頭主用戶的在軌有效運行陸地衛星共14顆,載荷包括可見光、多光譜、高光譜、熱紅外、雷達和激光測高,資源三號01/02/03星、高分七號01星已實現立體測圖四星組網,5米光學01/02星已實現高光譜雙星組網,高分一號及2米/8米光學衛星(3顆)、高分六號星已實現2米分辨率光學五星組網,L波段差分干涉 SAR衛星已發射組網即將投入使用,可見光傳感器分辨率包括2.5米、0.8米、0.65米和0.5米,高光譜包括166個譜段、光譜分辨率10nm/20nm,雷達包括 C波段、L波段等,初步建成了可見光、高光譜、激光、雷達等多載荷要素觀測、業務化穩定運行的自然資源陸地衛星觀測網,米級、亞米級分辨率數據逐步實現對國外同類衛星數據的替代,其中2米和16米分辨率數據對國外同類衛星數據已實現完全替代。
地面看,衛星遙感已全面融入國家治理體系和國民經濟建設。
一是衛星遙感已成為行業管理的主要數據源。目前公益衛星已達到2米影像全國陸域季度覆蓋、亞米影像全國陸域年度覆蓋,光學、雷達商業衛星空間分辨率均已優于0.5米,國產遙感衛星已成為1